资料图为2021年2月22日,赵治海在查看“张杂谷”长势。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
利用杂交育种技术,赵治海及其团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张杂谷”系列品种,其表现高产、抗旱、优质、高效,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从200公斤至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至600公斤,并创造了亩产811.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。同时,“张杂谷”还走出国门,在非洲埃塞俄比亚、乌干达等十余个国家试种成功。
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为了这一目标,近十年,赵治海将研究重点转向以饲料为主的谷子、谷草上。
谈及缘由,赵治海说,谷子作为杂粮,现在人们吃得少了,但谷子是粮草兼用作物,谷草是优质饲草,在农牧交错带发展杂交谷子产业,既可解决当地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问题,还可解决饲草问题,让人们吃到放心的肉蛋奶,此为“藏粮于畜”。
资料图为2021年2月22日,赵治海正在观察谷子。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2022年2月,饲用谷子被列入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。赵治海说,牛羊育肥需要精饲料,若把谷子作为精饲料,谷草作为粗饲料,会使牛羊肉的质量大大提高。“实验表明,喂食了谷草的羊,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普通羊肉高50%,肉质细腻,且价格比普通羊肉每斤贵30元(人民币),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发展高档牛羊肉增收致富。”
“在育种上,追求高产是不变的主题,但不考虑环境承受力的追求高产不是我们的初衷。”赵治海说,一些干旱、土地贫瘠的地区无法耕种、放牧,但适合种植谷子这种生态友好作物,若为了追求高产而广灌溉、施肥,不仅会增加农民种地成本,也会破坏当地生态。“若能合理利用这些地区,或许中国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数字可以扩大,更好地保证粮食安全。”
赵治海坦言,他今天仍然有压力,杂交谷子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几代人50余年接力研究的成果,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,储备谷子生产技能,打破国外苜蓿牧草的垄断,助农增收,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他。
如今,“张杂谷”系列成果不断扩大,已有粮食类20多个品种、饲草类3个品种,形成了适应水、旱地,春、夏播,早、晚熟配套的品种格局,基本覆盖了中国谷子适播区的所有生态类型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谷子新品种研发力度,提高产量,发展优质饲草饲料,藏粮于畜。”正是因为挨过饿、吃过苦,赵治海明白,粮食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问题,人类必须寻求解决吃饭问题的新途径,同时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。(完)
“新春暖心包”温暖侨心送牵挂******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(记者 刘立琨)2023年农历春节即将到来。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部分侨乡省(区、市)侨办准备了6万余份“新春暖心包”,发往46个国家的侨胞手中。 图为工作人员准备“新春暖心包”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办供图据了解,今年参与“新春暖心包”的省(区、市)增至15个,暖心包的内容也更加多样,包括一封以国务院侨办主任陈旭名义发出的“新春家书”和体现“年味儿”和“亲情乡韵”的小礼品。浙江省侨办准备了杭州亚运特许纪念套装,天津市侨办的暖心包里有天津杨柳青年画,河北省侨办则挑选了蔚县手工剪纸和纸雕宫灯……每份“新春暖心包”的背后,都是浓浓的乡情和牵挂。 各地侨办工作人员连日来加班加点,以便海外侨胞能在节前及时收到家乡问候。“今年对流程更熟悉了,运输成本也进一步优化,各方的配合衔接、准备工作越发顺畅。”四川省侨办的工作人员说,成本尽量都用在了“暖心包”的文化特色上。 图为待启运的“新春暖心包”。四川省侨办供图北京已连续三年参与“新春暖心包”活动,今年准备了“兔儿爷”泥彩塑,寓意祥瑞安康,希望能在兔年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祝福。 天津是今年第一次参与“新春暖心包”活动。天津市侨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今年“新春暖心包”的内容经过多次筛选,每幅“连年有余”年画都是纯手工制作。“杨柳青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经过五道工艺制作,体现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和城市魅力。” 黑龙江省侨办送出的“新春暖心包”里有北大荒的黑木耳和香菇,轻便易保存。黑龙江的“新春暖心包”已于12月28日启运,第一批已顺利运抵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。 图为“新春暖心包”启运仪式。重庆市侨办供图目前各地侨办准备的“新春暖心包”已陆续筹备完毕并发往海外,运抵目的地后将由各驻外使领馆联合当地侨团发送到海外侨胞手中。 “新春暖心包”是国务院侨办“暖侨行动”的品牌活动之一,自2021年起,已联合16个重点侨乡省(区、市)向62个国家及地区侨界寄赠“暖心包”超过10万份,2023年也是活动发起以来寄送规模最大、寄送国家范围最广的一年。(完)
|